为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清明节来临之际,第五批广东省大学生援疆支教团在团长陈汉周老师及领队薄迎迎老师、张文恒老师的带领下,于2025年4月4日至6日赴疏勒烈士陵园、英吉沙县、莎车县、麦盖提县开展为期三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通过祭扫英烈、研学历史、体验非遗等形式,使队员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深刻感悟红色精神、见证边疆发展成就,深刻体验了民族互通互融的时代风貌。
缅怀先烈守初心红色基因永传承

活动首日,深圳支教团学生与深圳援疆教师共同前往疏勒烈士陵园祭扫先烈。全体并肩肃立默哀、敬献花篮,在讲解员动情讲述边疆保卫战英烈事迹时,两地教育工作者在烈士纪念碑前交流育人初心。支教团大学生肖童感慨:"看到援疆教师们扎根边疆教育的身影,更深刻理解了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

随后,团队抵达英吉莎杏花村。漫山遍野盛开的杏花与独具特色的当地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幅生动鲜艳的画卷,队员们漫步万亩花海、用镜头记录下新疆春天的独特魅力。这里风景如画,反映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及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推动。下午,团队走进英吉沙小刀博物馆,深入了解工匠精神,从民族文化瑰宝中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坚韧。之后支教团赴莎车县叶尔羌汗王宫遗址开展历史研学,在千年古迹中探寻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厚底蕴。
民族团结一家亲深疆共筑同心圆

次日上午,支教团前往莎车县老城景区及莎车府开展文化考察活动,深入了解莎车的发展历史与人文风貌。首站是莎车党校旧址,两地师生共同学习党的边疆治理方略,重温共产党人扎根边疆、团结各族群众的奋斗历程,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之后来到莎车古城墙遗址,通过讲解与场景复原,成员们了解到其在清朝治理新疆时的重要作用——既是行政中心,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桥梁,印证了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馆内文物与史料系统展现了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化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精神。

下午,团队参观莎车博物馆丝绸之路展区。西域货币、中原丝绸残片等文物还原了古代丝路贸易盛景,体现了先辈们开拓东西方交流的勇气,激励青年在全球化中传承开放包容精神。
大漠研学悟国情砥砺奋进新征程

4月6日,活动的最后一天,支教团走进新疆N39塔克拉玛干沙漠研学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了解新疆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国家、人民长期以来抗沙防风的奋斗历程。薄老师向成员们讲述1949年解放军先遣部队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的壮举:1580名官兵历经15个昼夜,用血肉之躯为新疆解放开辟胜利之路。茫茫沙海中,成员们亲身感受生态治理的艰辛与成就。薄老师以历史映照现实,激励团队传承“沙漠精神”——不畏艰险、扎根奉献,用青春接力边疆建设。此次研学既是一次生态教育,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实践课,进一步增强了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黄沙呼啸间,支教团成员更加坚定了服务边疆、建设祖国的信念。
践行使命担重任青春报国正当时
本次活动是广东省大学生支教团“红色育人”系列实践的重要一环。支教团领队张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实地教育,让青年师生从边疆历史中汲取力量,将来更好服务国家需要。”本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以清明节为契机,通过实地走访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支教团成员在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锤炼担当。陈老师在总结中强调:“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使命的升华。希望全体成员将所见所感转化为援疆支教的动力,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边疆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未来,广东省大学生支教团援疆支教团将继续以爱国情怀为纽带,以教育帮扶为桥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