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美育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圳大学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在汕尾市海丰县举办乡村教师培训和调研

2025年10月11日 11: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署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根据广东省“双百行动”的有关要求,为推动粤东地区学校美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学校教师的语言文化素养与美育实践能力,2025年9月29日,海丰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特别邀请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深圳大学)执行副主任、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学校美育名师、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育中心主任王婷教授在汕尾市海丰县附城中学举办了《语言美育:小学科构建社会大美育》专题培训。海丰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王婷教授以问题为导向,以语言艺术特色美育为例,提出了从“小学科”实现“大美育”的四条核心实践路径,挖掘学科特色——融合与在地文化——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推动跨学科整合,构成了一个从内部挖掘到外部联动的完整实施链条。本次培训构建了一个“理念更新——问题反思——路径探索”的完整逻辑链条。为海丰县教师提供了将语言美育从理念转化为可操作实践的系统性指导。

培训结束后,王婷教授又马上与海丰县附城中学行政团队、各学科骨干、各艺术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代表展开深度座谈和现场美育调研。

海丰县附城中学党总支书记叶振辉系统介绍了以“红棉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的打造情况。王婷详细了解了学校现有足球、舞蹈、广播站、非遗文化等特色社团的建设现状与困难,并结合美育教学,提出“立足在地文化、推动跨学科融合”的建设策略。海丰县教师钟碧云认为此次培训和座谈“不仅拓宽了我对语言美育的理解,更让我决心在教学中践行美育理念,于细微处感知文化之美、生活之美。”海丰县教师吴佳玲认为通过此次培训更加明白:”美育并非一门课程,而是一种贯穿教育环节的生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校园环境、社会实践和家庭引导中,构建一个无处不在的“美育场”。

本次“教师培训+现场调研”的组合活动,既实现了高校语言艺术及美育资源“自上而下”传播输出,也使乡村基层学校美育实践困境得以“自下而上”快速反馈,通过面对面的诊断与交流,为构建“双百行动”大中小一体化美育建设及提升帮扶实效提供了探索路径。

(供稿:汕尾市海丰县附城中学)